第四百八十三章,忧喜(三)-《古代幸福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想想赵若南,因为误了刘全点卯,表哥要治她“有伤风化”的罪名。这些夫人们逛庙会嬉戏,不是只谈玩乐,由此而来的也有利益。她们才是有伤风化呢,可是谁去治她们的罪名去呢。

    就是看起来开明的表哥,也是一个封建思想的统治者。

    这样想了,把思绪又放到了昭阳郡主身上,她为什么看了韩国夫人不顺眼睛,是没有同流合污到官,还是没有同流合污到财?一定是有一样。平白无故的,她不会花精力去讨厌一个人。一定是有原因。

    心里盘算定了,也是白盘算,身边的服侍人,朱禄如音祝妈妈,都是听表哥的。生再多的孩子也不会改变,再上殿去理事也不会有改变。只能权当白想一想。

    高阳公主与陶秀珠,尹夫人听完了妙姐儿的解释以后,两个人出了一口长气去,陶秀珠笑道:“这样的小鬼,应该打一顿。”

    高阳公主则道:“梁王府上乱得很,家里的孩子都象是野着长大的,全然没有一点儿规矩。大家都是知道的。”梁王府上高阳公主只和昭阳郡主有来往,但是两个人为了南平王妃又有过争执,一个说她心机太深,一个说妙姐儿单纯,争过一次不欢而散。

    陶秀珠笑道:“你既然知道,请客为什么要请她呢。”高阳公主不接受这样的指责:“我没有专门请她,我今天专门请的只是妙姐儿。”

    不想再谈论这件事情的陶秀珠还在烦恼自己的心事:“就一个女儿,许给你们谁呢。你们不要抢,让我想一想。”

    高阳公主轻轻笑了道:“你的女儿给了妙姐儿,妙姐儿的女儿给了我就成了。”陶秀珠不同意:“我以后生儿子,娶端慧过来当媳妇。”

    沈玉妙抚了额头,我的端慧要找一个她喜欢的。不过娶陶秀珠的女儿是不错,只是表哥那一关还要过。

    一女两家求,我有三个儿子呢。沈玉妙笑着鼓励了高阳公主和陶秀珠:“接着再生,我有三个儿子呢。”

    高阳公主和陶秀珠一起不乐意了:“你不停气生了这么多,现在只耸了别人生。知道生孩子辛苦吗?”

    妙姐儿笑盈盈:“知道一次生两个辛苦吗?”三个人互相看了,然后都笑了起来。一次生两个辛苦,象是谁没有生过,生一个是生,生两个也是生。

    只有尹夫人皱了眉看了她们,人人都有孩子,只有我没有怎么办?再不生出来和谁攀亲家去。蒲公英中文网

    晚上依旧就歇在西山的园子里,看了方氏和申氏去了自己的房里,妙姐儿看了朱宣再一次道谢了:“幸亏表哥给买了这个园子,不然只能宿在公主府上了。”外面再好,还是回家里来自在的多。

    端慧郡主与闵小王爷都在马车里晃了几晃就睡着了。看了送到了床上,再去看毅将军,毅将军今天晚上要同朱睿睡在一起,两个人坐到了床上还在嘻嘻哈哈的打闹。

    看了母亲一来,一左一右抱了她两只手,还是各自伸了另一只手打着玩。这两个也睡下了,沈玉妙才回到房里来,朱宣身上是白色的小衣,睡在床上正在出神。看了妙姐儿过来没有说话,只是搂了她在怀里。

    被淮王气死了,看了还要看。他家里弄的那个丫头,更是气人。手在妙姐儿身上揉搓了,沈玉妙也在想心事,才到京里这几天,表哥还没有出去。

    看了今天夫人们看了表哥的眼光,心中有数,肯定是会出去的。反正理由也多,会人晚了说睡书房就成了。

    夫妻两个人各自想了心事,重又缠绵了一会儿,这才睡去了。窗外月牙儿弯弯,照进了房里来。

    回京来不过几天,西山就住了两天,虽然很是流连了。可是太夫人前一天就打发了人来说了:“又不立即就回请去,还是回来吧,我等了看孙子呢。”

    四个孙子一到家,太夫人立即满脸笑开了花。麻花儿、糖葫芦摆了一桌子,就是刘妈妈也笑着说了一句:“小王爷们和小郡主回来了,才有个热闹劲儿。”

    端慧郡主这一会儿已经不带明珠了,问母亲带了一个镶了红绿宝石的项链戴了,还扒了太夫人的首饰盒子去看东西。

    方氏和申氏先回了房里,没有孩子的人当然会觉得吵,玩了两天总要休息一下。睡了一会儿,经常和方氏走动的亲戚梁氏来了,方氏就是托了她帮忙看了去买园子,梁氏是来回话的。

    坐了下来先笑道:“我这几天跑断了腿给你看园子,听说你是出去玩去了。”方氏忙让丫头们倒茶过来,笑道:“另有谢礼的。”命青桃又取了一匹绸子来给梁氏笑道:“这个拿回去给小姑娘们做衣服。”

    不提还好,一提梁氏自己嘲笑了一下:“又是一个丫头片子。”方氏劝解她道:“丫头有什么不好,你看我们小郡主,三个哥哥都要让着她,要什么有什么。”

    梁氏笑道:“你这不是扎人心吗?我们家那女儿能有这样对待法,我天天拜佛去。你房里有两个姨娘,你生个女儿,她们生了个儿子,你也尝一尝滋味去。”

    方氏自悔失言笑道:“我哪里是这个意思,不过是看了我们小郡主长的可爱,带了一句。照我说心里话,我能有两个女儿该有多好。”只是一直没有。

    看了方氏的表情,梁氏也有些同情了,生不出来的难过,生出来不是儿子的也难过。梁氏道:“现在是在吃张太医的药?张太医据说医道是高明的。”

    有了几分沮丧的方氏道:“先吃了陈太医的药,然后是王太医,现在是张太医,都在吃,有一年多了只是没有动静。我说了又招你不高兴,我要是能有一个女儿也是好的。至少还有小郡主和她做伴。”

    猛然想了起来的梁氏突然想了起来一句重要的话,笑道:“王妃说身子骨儿弱,自接了来,就专门有医生跟了她。想来她这么能生,与医生有关。你何不求了王妃,看一看她的医生去。”

    然后小声道:“你自己去看,姨娘们还是看太医。”

    方氏想想也对,笑道:“真是的,我们天天就到处去找有名气的医生。给世子治好了天花的那个赤脚郎中也是在王爷军中呢。等我去求了大嫂,跟她看一个医生去。正好这几天她正在吃药。”

    梁氏立即打听了:“吃的什么药,她那么能生儿子。你告诉我一声,我也抓点儿来吃吃。”方氏“嗳”了一声,看了梁氏着急的样子,笑道:“大嫂船上受了风寒,有些咳。吃的是治病的药。”

    然后就说园子,梁氏从袖子里取了好几张帛图来给方氏看:“这一座是个院落带花园子,要的贵,六千两银子,是个败落了的人家卖了的。我去看了,园子都茺了,买了来以后还要重新收拾。

    这一间只是一个小园子,这园子虽然小,但是听说出息大,我还没有来得及去看,说里面四时有可以晒干了出售的香花,半个园子都是竹子,一年出好多竹笋。要五千两银子。

    最后这一家是一位外调的京官出售的,也是个小园子,倒只要三千两银子,你余下的钱,自己重新收拾了倒不错。”

    方氏唇边有了笑容,道:“只是我不能象大嫂那样如意的出门,”方氏突然想了起来:“不如你请客,请了大嫂我们妯娌三个一起去你们家坐一坐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让梁氏失笑了起来,看了方氏道:“我们家那地方儿,能去请王妃去坐坐吗?让我去到太夫人面前说这种打嘴现世的话,我还要留点儿脸面以后好进来看你呢。不要说别人,管家娘子们先要笑死了。”

    方氏觉得自己的这个主意行,笑道:“为了我,你就请一下去。大嫂肯定说不去,三弟妹和你不熟,大嫂不去,她也未必会去。到时候套了车出了府门,我们去看园子去。我在街上请你吃饭。”

    开始有些不妥的梁氏经不住方氏磨了几下,也同意了,笑道:“既然是这样,我现在就去说去。你和我一起去,我一会儿就给你回信儿。”两个人站了起来,方氏重新换了衣服,往太夫人房里来。

    房里没有了吵闹声,太夫人先笑道:“小王爷们和小郡主睡了。坐了一路的车。”梁氏把声音压低了给太夫人请了安,笑道:“我们爷跟在王爷军中出息呢,想着备桌儿酒请了王妃和两位夫人去坐坐去。特地来回太夫人。”

    太夫人看了一眼方氏,笑对了刘妈妈道:“难为她有这片心情,去问问妙姐儿和辉哥儿媳妇去。”一时刘妈妈回了来,果然都是说不去。

    方氏就和梁氏订了下来,晚上回了朱明,明天套车出去。

    刘妈妈来回话,妙姐儿糊涂了,说了不去,再问了如音:“这是哪一房的亲戚?”如音笑着回答了道:“经常来看二夫人的。”

    看了王妃笑了道:“幸好我说不去了,不然不成了多余的那一个。”坐在地上陪了王妃看书,自己在做针指的如音笑了一声道:“王妃要是去了,是她天大的体面,哪里敢说我们多余,不过还是在家里歇一歇的好。只怕明天开始,客人就要多了,今天呀,她们大多也是刚从西山公主的园子里回来了,自己要休息,也要考虑到别人也要休息。”

    手里执了一卷书在看的沈玉妙笑着说了一句:“你说的很是。”明天谁是第一个客人?不是郡主就是国夫人,要么就是夫人……

    日落西沉的时候,朱宣进了来,看到坐在榻上看书的妙姐儿就一笑道:“妙姐儿用功呢。”沈玉妙丢了书笑道:“找故事看呢。”眼睛在书上,看一会儿想一会儿,表哥什么时候会对我说不回来呢,总要说一声。

    两个人睡了下来,仍然是各自想了心事。一个淮王是把南平王弄得心烦意乱的,想一想别人看了妙姐儿也是看,只是一想了淮王看了,哪怕看一眼,朱宣烦死了。

    侧了身子看了臂弯里睡着的妙姐儿,红唇一弧有若樱桃,朱宣轻薄的凑了头去亲了一下,再想了淮王弄的那个丫头,就是一晒,我们这只是凤凰,别人也比不来。只是想了淮王这样轻浮让人生气。

    不知道妙姐儿为不为这个生气。继续生孩子,就只能呆在家里不出去。南平王这样想了,自己觉得这个主意不错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妙姐儿醒来的时候,朱宣又是早出去了,懒懒的沈玉妙在枕头上支了肘,习惯性的往外面看了一眼,当然是没有人。表哥又同幕僚们用饭去了。

    一角的海棠高几上的薰香炉里还有香氛不时逸出,沈玉妙在枕头上重新趴下来,两只手臂抱了枕头,碰到了枕头下面有一个硬物。

    翻开了枕头看了一下,一张淡紫色的方胜,还有一件首饰。沈玉妙拿了方胜先不打开,突然嘻嘻一笑,猜到了里面是什么,表哥的情信,给我写的。

    借了这股子兴奋劲儿坐起来,白晰的手指打开了淡紫色的方胜,果然上面是两句情诗,是朱宣的笔迹。

    如音听了房里微有动静走了进来,看到王妃坐在枕头上,正看了一张纸在笑。绫被上放了一件镶宝石的簪子。

    一整天都是高兴的,第一个来的人不是郡主也不是国夫人,也不是夫人,是左氏。恬淡的左氏一进来就笑道:“我官场上消息不灵通,昨天扑了一个空。今天要起个大早来候了王妃才行。”

    看了王妃的气色,笑道:“越来越好了,是怎么保养的,也教教我去。”

    沈玉妙心里还想了那封情信,四个孩子生了出来,这才收到一封,怎么能不高兴。听了左氏问了,就取笑道:“我想了,为你说门亲事,你就好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